提供全面高效、合法合规的各类商业调查服务
首页 > 行业动态/正文

商标被抢注,怎么办?

发布者:武汉浩飞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09-16

在品牌运营的过程中,众多创作者与企业家往往容易陷入一个典型却又令人扼腕的知识产权困境:自己投入心血设计的商标图案,仅完成了版权登记,却未能及时申请商标注册,结果发现该图案已被他人抢先注册。近期笔者就接触到这样一个真实案例:某企业自主设计的商标图案,使用在服装产品上,虽然该图案已进行版权登记,但未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意图申请商标时才发现,该图案已被其供应商的某客户在两年前申请注册为第25类服装产品上的商标,并且目前缺乏直接证据能够证明自身与该商标申请人之间存在任何关联。

这类情形在商标法律实践中通常被界定为“商标抢注”。面对此类被动的局面,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应对?又该采取哪些措施以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首先,我们必须清晰理解版权保护与商标保护在法律层面的本质区别。版权登记所保护的是作品本身的表达形式,具备自动产生原则,即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就依法自动享有著作权,登记行为主要是为了强化其在法律纠纷中的证据效力。而商标权则遵循“申请在先”原则,即谁先在指定类别商品或服务上提出注册申请,谁就能获得该商标的专用权。商标保护的并非“创作”这一行为,而是某一标识在商业活动中的识别功能与信誉积累。

针对上述商标被他人抢注的案例,由于原设计者仍持有版权登记证书,其在法律上并未完全陷入绝境。然而,考虑到该图案申请注册商标的难度,最快捷且成本相对较低的解决方式,是主动与现商标权人进行协商,争取在不对其追究著作权侵权责任的前提下,促成商标的转让。当然,对方已对该商标进行实际使用与市场投入,并不愿轻易放弃,双方协商已陷入僵局。

目前,著作权人可以采取双轨并行策略:一是向法院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二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出商标无效宣告请求。这两个程序都要求著作权人准备充分而有效的证据链,包括商标图案的著作权登记证书、标志创作过程的原始文件,如设计手稿、电子源文件、首次发表或使用证据;此外,尤为关键的是,还需尽可能搜集证明抢注人具有恶意的证据,例如其与供应商之间的往来函电、邮件记录,可推断该客户通过供应渠道接触并知悉商标存在的间接证据。即使缺乏直接证据证明对方与原权利人的关联,仍可通过证明对方在注册时“明知或应知”该图案已有在先权益,从而提高案件胜算。

商标作为企业核心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伴随品牌成长而不断累积,一旦遭他人抢注,不仅可能导致前期品牌投入付诸东流,更会使企业面临侵权诉讼风险及市场进入障碍。因此,对于广大创业者与品牌运营者而言,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布局,牢固树立“市场未动,商标先行”的战略意识。在作品完成之初,就应同步启动版权登记与商标注册的双重保护机制,避免陷入权利冲突与法律争议,切实守护自身创造成果与品牌发展的未来空间。

声明:本文非原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